旺報【竇勇】
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》簽訂後,大陸對台開放內容涉及商業、通信、物流、建築、環境、健康、旅遊、金融和文化娛樂等行業,其中運輸服務市場的開放給兩岸物流產業帶來巨大發展空間。
分享大陸物流市場
首先是海洋運輸服務中,允許台灣業者在福建設立獨資企業,經營港口裝卸、堆場業務。表面看起來,放開範圍僅限於福建一省,但實質性利好不容小覷。當代世界貿易中約有90%以上的貨物都經過港口,現代化的港口不僅僅是貨物中轉運輸的碼頭,而是集中了倉儲、運輸、加工、貨代等現代物流核心功能的最重要的物流節點。福建與台灣一衣帶水,雙方都具有豐富的港口物流優勢,而且互補性明顯。
當前台灣重點發展「五海一空」自由貿易港區,如果能秉持自由化、國際化與一體化的理念,借助《服貿協議》契機,前瞻性地整合閩台港口資源,將能更好地發揮港口對貨物的集聚效應和擴散效應,帶動腹地經濟發展。
其次,《服貿協議》開放了航空運輸服務和公路運輸服務,允許台灣服務提供者在大陸設立航空運輸銷售代理企業、提供公路卡車和汽車貨運服務,這為台灣物流業者提供了分享大陸高速成長的物流市場的機會。
2012年大陸社會物流總額已達到170兆人民幣,這固然說明了大陸社會分工與商貿流通的快速發展,但另一方面,無效運輸廣泛存在,社會物流效率低下。台灣物流業發展水準領先於大陸,具有先進經營理念和技術。有經驗的台灣物流企業進入後,可以大幅降低大陸的物流成本,提高社會物流效率。
第三,有利於大陸台資企業拓展產業鏈,推動企業轉型升級。近些年來,由於勞動力成本上漲、海外市場低迷等原因,大陸一些台資企業經營遇到了困難。允許台商進入物流業,一方面可以整合產業鏈、降低成本;另一方面,可以幫助台資企業拓展產業鏈條,尋找新的利潤源。
第四,物流業開放中,台商設立公司的條件部分實現了比照大陸企業,相比之前的「比照外資」,這是一個明顯進步。這也是習近平在博鰲論壇會見蕭萬長時提出「加快給予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『同等待遇』」精神的體現。
突破市場准入障礙
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看,給予台資企業同等待遇,有助於台資企業突破以往的市場准入障礙,作為社會資本以獨資、合資、合作等方式全面進入基礎設施、公用事業及其他受限的行業和領域,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動兩岸產業整合。
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對於整個國民經濟具有極強的帶動作用。《服貿協議》的簽訂,特別是物流業的放開為兩岸物流產業的整合與合作提供了契機。通過合作,兩岸可以有效整合物流資源,完善通路,共同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。
(作者為大陸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)
==新吉成國際通運服務項目==
海運到廣東、福建、江西、浙江、上海、江蘇,5-8天內送貨上門。其他地區9-15天,送貨地址涵蓋全中國各大城市。
海運到台灣,8-10天內送貨上門。(宜蘭,花蓮,台東外加2天)
可投保貨物保險,運送無風險。
空運快遞天天有航班,台灣,廣東,廈門,上海1-2天送貨上門,其他地區3-5天。快遞NTD55元/K起。
普貨NTD18元/K起,台灣到大陸,大陸到台灣,送貨上門
海運船期:
台灣到大陸,每周1.2.3.4.5結關,2.3.4.5.6開船,5-8天內送貨上門
大陸到台灣,每周1.3.5結關,2.4.6開船,8-10內送貨上門